今年小暑时间:2020年7月6号星期一 庚子年农历五月十六小暑是夏天的第五个节气
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说“月初为小,月中为大,今则热气犹小也”古人认为此时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小暑
小暑树头红,大暑树头空
小暑无龙眼,大暑无荔枝
——东莞方言节气农谚小暑篇
此时农作物进入茁壮成长的阶段农业活动也逐渐进入繁忙期
一候温风至
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暑三候,百姓弄俗食新、晒伏、食疗、祭谷神、祭祖
小暑“消暑”,何处觅清凉?小莞家今天来到了作为市区四区之一的东城,这一片土地,人文昌盛,人才辈出,文化资源丰富,孕育了诸如余屋、鳌峙塘、温塘等名古村,产生了袁崇焕、余士奇、徐景唐等彪炳青史的杰出人物,更留下了诸多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物和文化遗存。这一次小莞家就带着大家走进东城余屋村,走进这座被评为“广东省宜居示范村”的古村。余屋位于东城偏东,纵横地域近二平方公里,交通便利,陆路可进出莞龙公路,水路可进出东江,相邻鳌峙塘、周屋、峡口村。相传,元代末年立村,始称“侯山”,清代与周屋村合称“凹头乡”,后以姓氏得名。行至村口,便能看到“牌坊—古榕—渡口—庙宇”构成了余屋相当漂亮的一个村口景观。穿过一座涵洞,迎面便是被誉为东城八景之一的进士牌坊。这座牌坊是东莞市目前仅存的最具规模的古牌楼,临寒溪河而建,现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。根据史料记载该牌坊是万历帝为表彰余屋进士余士奇所建,至今已逾400年。牌坊为十二柱三间三楼,为典型的明代建筑,严格左右对称,楼层间,雕梁画栋,各层顶部,檐芽高翘,各抱地势,形韵传神。牌坊正对村内的一面刻着两个遒劲的金色大字“貤恩”,面对寒溪河的一面则刻着 “进士”二字。牌坊附近有一块石碑,上面讲述了余士奇“为官一任,造福一方”的传奇故事,可谓“声名显赫,千古流芳”。如今,走近余屋进士牌坊,依然能真切感受到余士奇昔日的荣耀。
余士奇,字才伯,号嵩岳,余屋人士,出生于明嘉靖31年(1552年),明代高中进士,先后任官寿州、祁门、江阴知县,在当地,他带领百姓休养生息、抗旱救灾、减少刑罚、编写县志、接济贫民,深受百姓爱戴。经历了400年的风雨,进士牌坊始终屹立于寒溪河畔,看尽潮起潮落,也阅尽莞邑沧桑。古时,寒溪河是学子进京赶考必经之路,高耸的进士牌坊激励着莘莘学子奋发图强,见证书香莞邑源远流长;今时,牌坊已成为东莞崇文重道、清廉为民的历史见证,一直鼓舞着莞邑学子努力向上。
我们也可以看到,在进士牌坊不远处有一所学校——东城春晖学校,而该学校校门与牌坊正对着。我想,能在这所学校里上学的人想必是幸福的,站在教学楼上便可瞻仰先贤遗风,沾点“文”气,并以此自勉,发奋学习。脚下是一条穿越时光的青石板路,穿过牌坊一直延伸到渡口,岸边的古榕树已有300年树龄,依旧尽显着南国的旖旎与温柔,向着寒溪河的方向侧下曼妙的身影。即使在这热气逼人的夏天,小莞家站在树下都能感觉到一阵凉爽。
走过进士牌坊,经过几栋民房,便到了被列为“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”的余氏宗祠。宗祠前是一口大池塘,在阳光的照耀下,池水碧波荡漾,波光粼粼,池鱼悠然自得,相互嬉戏。沿塘还建有风采亭、怡和亭以及一条横跨池塘的幸福长廊,成为村民纳凉、闲坐聊天的好去处。余氏宗祠上雕梁画栋,古色古香,颇具典型的岭南建筑特色。据史料记载,宗祠始建于明成化八年(1472年),经历了多次重修。
修葺完的余氏宗祠焕然一新,硬山顶、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,以红砂岩石为基础,青砖墙体,博古纹灰塑正脊。祠堂山墙鳌头翘角,图案别致,檐眉飞禽走兽,花鸟虫鱼,一幅幅精美图案,色彩鲜丽,栩栩如生,还原了明代岭南的建筑风貌,是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,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。
迈进祠堂大门后,五开间四进深合院式布局更显雄伟壮观,沿中轴线从南到北依次为头门、牌坊、中座、后厅。一进天井不设两厢廊,天井显得格外空旷。二进是为纪念忠襄公一世祖余靖而设牌坊。门匾正面刻“风采流芳”,背面刻“两朝良弼”,灰塑龙舟脊。转过牌坊,天井开始紧凑起来,两个厢房也相当漂亮,俊秀的屋脊高高翘起,犹如小鸟的翅膀。故享堂名曰引翼堂,堂号出自《诗经·大雅》“黄耇台背,以引以翼”,引导扶持之意,郑玄注解曰:“以礼引之,以礼翼之;在前曰引,在旁曰翼”。引翼堂里陈列了很多关于祠堂前世今生的历史资料。不仅记述了一世祖余靖的生平故事,还记述了余氏家族从宋到明南迁东莞定居的过程,从一世祖余靖算起,子孙繁衍已有三十一世,根深叶茂,人才辈出。同时,这也为研究东城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。最后一进便是孝思堂,历代有名的祖先都供奉于此。此外,在孝思堂的右侧还写着“余氏耀中华”五个大字。从堂号我们不难看出祠堂具有一定的教化功能,它以引导教化族人温良恭俭让为本分,出孝入悌,安守本分,遵纪守法。
祠堂的两侧是青云巷,取“平步青云”之意。据余屋老人介绍说,余屋共出了进士三名、举人四人、贡生七名、武举十二名,还有大学士、文养生、武养生共五十一人,且基本都是忠官,都是亲政、严明、律己。上世纪中期,德新小学、余屋小学也曾在祠堂办学。离开祠堂,走进古巷,一块块青石板铺就的巷道,不足两米宽,夹在两旁古老的民居建筑之间,鲤鱼巷、井头巷、麻十巷、隔离巷……纵横交错,曲径通幽,即便在夏日的正午,也能感受到一种自然的清凉和宜人的静谧。周围的老屋经过岁月的洗礼和侵蚀,显得破旧沧桑,甚至有些已经看不出原来的模样,但依旧能感受到老一辈东莞人生活的状态。走出村落,我们行至余屋大街,就如同从古代穿越至现代,放眼望去,现代民居、商铺林立,少了古韵的灵性,多了城市的商业气息。余屋古韵悠悠,让我们暂时远离城市的喧嚣,放缓身心感受这里古老的岁月雕琢的静美和现代发展的相守融合!地址 : 东莞东城余屋
自驾可在导航上搜余屋牌坊
门票:免费
打开高德地图扫一扫即可导航
上面提到,东城是一个文化资源丰富的地方,有先进的农耕文化,悠久的商贸传统,还有许多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物,这些都凝结成为厚重的文化积淀。那小莞家就带大家继续在东城周边游一游。周屋
与余屋相邻,拥有六百多年的历史,被东莞市确定为全市宜居幸福名村建设试点,它拥有全市面积最大的连片水稻种植标准化农田。每到稻花盛开时,周屋农业生态公园必会兴起一股“稻花香”游,许多摄影爱好者都会驾车来到这里,分享快乐。
鳌峙塘
位于东莞市东城区东面,其历史悠久,人杰地灵,人才辈出。先后出现徐兆魁、徐景唐、卢仲夫等功勋显著的人物,其中的几位更被记载于《东莞市志》当中。到现今为止,管理区里仍保留数处文物古迹,分别有:徐景唐故居、筱园、徐氏宗祠、元美古街道、海潮庵、许仙庵庙,也出土了石人、石马、石烛、石将军等文物,现大部分被陈列于东莞博物馆。温塘
位于东莞市东城区以东7公里处,是一个历史悠久乡村,是明朝征聘祖袁友信、中共第一大代表袁振英、大连警备区副参谋长袁康的故乡,名胜古迹有袁氏大宗祠、还金亭、征聘祖祠堂、文阁塔、白庙、文武帝庙、烈士纪念亭等。
桑园
位于东莞中心城区东部,自明朝永乐年间立村,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,历史悠久,期间出现过众多名人。整体规划建设呈“扇”形分布,房屋分布层次分明、错落有致,颇具特色,村前观光湖、宗祠及部分民国、解放前特色建筑等入村可见,是居民缅怀祖先、宗族教育的教育基地。
今年小暑时节迎高考
在此小莞家祝所有考生高中状元,金榜题名